【环球网 记者 张晶】越山长青水长白,越人常家山水国。6月2日-3日,1000余位越商、乡贤和海内外知名人士,怀着家书的浓情邀约,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,汇聚故里,共叙老乡情谊,共鉴家乡巨变,共商绍兴发展大计。
群贤毕至,共谋新时代绍兴发展大计
(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主旨演讲)
作为首届绍兴发展大会,本次会议的主题设定为“拥抱大湾区 发展大绍兴”。随着浙江省杭州湾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,其中明确提出绍兴已被列为环杭州湾四大经济新区之一。绍兴作为接轨杭州、上海、宁波的长三角都市圈核心成员之一,无论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,还是杭州宁波都市区一体化发展,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。“突破产业发展‘天花板’,加快走出‘成长的烦恼’。处在发展风口的绍兴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用海内外绍兴人的智慧、成果、资源和影响。”绍兴市市委书记马卫光说。值此之际,为中国精神凝魂固本,让乡贤文化浸润绍兴大地,绍兴,作为全国乡贤文化的“样板”, “希望借此在展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亮点的同时,搭建、打造亲密互动的乡贤‘朋友圈’,为绍兴发展凝心聚力。”马卫光表示。
促交流,谋发展,绍兴要念好“两业经”、唱好“双城计”
(推动“大交流、大共谋、大发展”念好“两业经”、唱好“双城计”)
那么如何抢抓大湾区经济的发展机遇,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、加快突破产业发展“天花板”呢?绍兴市市委书记马卫光表示,“未来五年,绍兴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,将重点念好“两业经”,全市域、全产业链改造提升纺织、化工、金属加工三大传统产业,传承发展黄酒、珍珠两大历史经典产业,培育发展高端装备、电子信息、现代医药、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,与此同时加快发展文商旅融合的现代服务业,高标准打造“科创大走廊”和“文创大走廊”,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,努力形成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。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,将重点唱好三个层面的“双城计”,集中力量推动全市域协同发展、大市区融合发展、主城区新城古城联动发展,推进杭绍台高铁、杭绍台高速、金甬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、城市快速路网等重大项目建设,加快构建现代综合立体化交通体系,加快实现绍兴与杭州、宁波同城化发展。在民生事业保障方面,将重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,深入推进治水、治气、治土、治危、治垃圾,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,努力打造全省最优的生态环境、人文环境、营商环境、宜居环境,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。”
(绍兴发展大会产业发展论坛举行招商项目签约仪式)
共商成果喜丰收,绍兴发展大会引资687亿元
据了解,本次绍兴发展大会,签约16个优质招商项目,引资687.7亿元,绍兴市政府成功牵手北京大学,签订战略合作意向,双方将共建北京大学绍兴光电信息研究院,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。双方还将深化校地合作,在高端人才引进、人才培育方面开展深度合作,为绍兴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动能。
其中,16个招商项目包括杭州湾AI+创新中心项目、纺织新材料提升项目、锂电池产业链项目、航空小镇项目等,既有传统产业提升项目,又有高端装备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方面的新兴产业项目,将对构建绍兴现代产业体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。
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,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。回首过去40年风雨兼程,绍兴得益于改革,举乡贤之力,持续迸发全国文明城市、历史文化名城的澎湃动力。绍兴,创造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辉煌的商业文明。聚是一团火,散是满天星。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,绍兴需要每一位越商和乡贤都能实现参与家乡建设,助力家乡发展的愿望,秉承义利双行的优良传统,富而思源、富而思报,常回家走走看看,一如既往地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,为绍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